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由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助力,正飞向太空中的天和核心舱,同时,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架试验机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;

科技创新之光在上海璀璨,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米级衍射光栅研发上取得突破,攻克了关键“瓶颈”问题;

上海科创中心:勇啃‘硬骨头’,突破‘卡脖子’难题

“芯”动力持续发热,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六成,芯片制造巨头维持着超过九成的产能……

在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征程中,上海的科研人员即使在疫情挑战下也毫不懈怠,确保重要科研装置不停机,国家重点任务不中断,战略型企业产业链不断链。

创新之光:破解难题,迈向超强大激光

上海正在研发的百拍瓦级超短超强激光装置,是张江光子科学装置群的核心之一。该装置中,1.6米1.05米的脉冲压缩光栅成为关键,也是实现国际领先水平必须攻克的难题。

“我们创新提出‘全口径大面积反射式静态曝光技术’,并经历了一年多的技术攻关。”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邵建达书记介绍。为了制备大口径光栅,必须打造极致光滑的大口径高精度超低缺陷离轴反射镜。

疫情期间,项目组成员提前隔离,在实验室中连续奋战两个月,解决了关键难题。“我国已成为首个实现10拍瓦输出并向用户开放的国家,现在正朝着百拍瓦迈进,这场科技竞赛不会被疫情延缓。”魏朝阳研究员说。

高效转化:科技成果,服务民生

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肿瘤质子中心,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临床试验正在有序进行,疫情期间依然开展了关键试验。

这一项目是中科院、科技部、国家卫健委与上海市政府合作的成果,实现了国产质子治疗装置从无到有的突破。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海涛表示,装置的180度旋转机架能更精准地治疗肿瘤,造福患者。

尽管疫情带来挑战,上海的大科学装置群仍然不懈努力,取得了一系列进展。

产业链稳定:产能保持,核心动力不灭

芯片产业是制造业的精细工艺代表,在上海,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一。疫情期间,龙头企业生产线始终运转。

华虹集团等企业采取紧急措施,保障供应链稳定,确保生产不停歇。5月12日,华虹半导体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,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.1%。

上海市科委、上海科创办和市经信委等多部门联手,支持科技企业复工复产,确保产业链稳定。

“疫情期间,上海芯片制造企业保持九成以上产能,中芯国际、华虹集团等企业满负荷生产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恢复。”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