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“信”字陷阱!网贷‘免息’‘零手续费’背后,暗藏深坑慎防踩雷!
近期,网民纷纷曝光网络贷款领域存在息费不透明、借款成本超高、个人信息遭泄露及诱导过度借贷等问题,导致消费者权益遭受重大损害。针对这些问题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出风险警示,呼吁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,避免落入网络贷款的陷阱。
案例分析:低息诱惑背后的巨额债务陷阱
王某在浏览短视频时,被一则声称“零手续费”“无额外费用”的借贷广告吸引,随后下载了某网络贷款应用。注册并提交个人信息后,成功借得款项。但还款时发现,账单中隐藏了担保费用,实际借款成本远超预期,王某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借贷平台的陷阱。
陈某也经历了类似的网络贷款套路,受到低息诱惑,未料到实际利息高昂,导致还款压力剧增。同时,其个人信息泄露,收到大量贷款广告,不得不多次借款以偿还旧债,最终债务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。
揭秘不良网络贷款的三大陷阱
重庆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员透露,不良网络贷款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手段:
1. 利息费用模糊:平台以“免息”“低息”为诱饵,实际放款时却违规收费。
2. 个人信息泄露:平台将客户信息出售给不法机构,导致消费者遭受骚扰。
3. 诱导过度借贷:平台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,连环借款,导致负债累累。
风险提示: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理消费
重庆金融监管局提醒金融消费者,增强风险意识,避免权益受损:
1. 选择正规融资服务,核实金融机构资质。
2. 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,警惕诱导宣传。
3.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,谨慎授权。
4. 树立理消费观,避免过度负债。
5. 遇到不法侵害时,及时报警、诉讼,维护自身权益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