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打新热潮重现:多股涨三五倍,募资额却跌至四年低谷
港股市场在一季度迎来IPO赚钱效应的回潮。截至首季度末,2024年亮相的新股大多实现上涨,12只新股中有9只股价攀升,其中5只股价翻倍,更有部分新股涨幅超过500%、300%和200%。投资者纷纷表示:“终于再次见证了打新翻倍的盛况!”
然而,尽管赚钱效应显现,港股首季度的募资额仍创下了近年来最低纪录,且上市新股的规模普遍偏小,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讨论。
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在近期论坛上透露,过去几年在高位利率环境下,全球及香港资本市场均面临挑战,香港新股市场也显得冷清,集资额大幅下滑。港交所虽然拥有优质项目,但企业普遍不愿在价格折让的情况下上市。尽管如此,她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,认为港交所已经做好充分准备,一旦市场条件改善,便能够抓住机遇。
一季度12只新股共募资46亿港元,为近四年最低水平。根据数据显示,2024年港股市场共有12只新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,无创业板公司。这些IPO共筹集了46亿港元,同比去年同期的67亿港元减少了31.17%,也是自2021年以来融资规模最小的首季度。整体融资规模的缩小也意味着个股募资额减少,缺乏大型项目,平均每只新股的募资规模仅为3.94亿港元。
在“赚钱效应回归”的背景下,2024年一季度港股新股的平均涨幅达到了116%。具体来看,12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为31%,其中2只股票上市首日股价翻倍。截至3月31日,12只新股的平均涨幅高达116%,其中涨幅最高的股票达到了526%,而跌幅最大的股票下跌了21%。
在认购倍数方面,公开配售与国际配售呈现出鲜明对比。2024年一季度,新股平均公开认购倍数为57.84倍,而国际配售的认购倍数仅为1.19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2只股票的公开认购倍数超过百倍,其中一只的认购倍数高达294倍,另一只达到163倍。与此相对的是,尽管这些股票在公开认购上备受追捧,但国际配售却面临认购不足,导致回拨比例达到20%或更低。
至于基石投资者,共有5家公司成功吸引基石投资者,平均基石占比达到56%,而发行市值低于20亿港元的项目则没有基石投资者参与。
在保荐人方面,一季度共有13家保荐人参与12家港股IPO的保荐工作,其中中金公司参与了3家公司的保荐,其他两家公司各参与了2家。
陈翊庭曾表示,港股市场其实并不缺乏优质项目。她公开指出,港交所的机会不少,包括已在其他市场上市的企业可能会寻求在港二次上市或首次上市,内地市场也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。此外,全球对内地的投资比重较低,外资持有A股的市值占比仅为5%,远低于日本的30%,这意味着一旦投资者发现内地的潜力,可能会增加在内地市场的配置。
市场传闻也指出,茶百道计划募资3亿美元,目标在4月上市;智能驾驶地平线则计划募资约5亿美元,而另一家公司可能筹资10至20亿美元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